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健康講座吸引近300人於現場及線上學習以自覺力關照身心變化,明瞭治療疾病不能僅關注局部症狀,更需從整體出發,調節身心互動。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
圖說:楊明仁醫師於《人醫.成為身心科醫師》新書發表時為信眾簽名。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
圖說: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引言表示,學佛者就是學習自覺覺他,自己知道道理也讓別人知道道理。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
圖說:住持有果法師表示,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」,明因識果,懂得從心念化解身體的障礙與困難,即能得到身心的舒緩與自信。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
圖說:金光明寺長者學苑學員專注聆聽講座,學習正確方法讓自己身心舒緩、健康。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金光明寺健康講座 以自覺力觀照身心
2025-10-05
佛光山金光明寺與香海文化合作,為了讓大眾認識心理層面與情緒變化,10月3日於三樓法輪堂舉辦身心健康講座,邀請美國哈佛大學健康與社會行為學博士,和對佛學心理學、中醫心學深刻理解的楊明仁博士,主講「自我覺察與身心接納及自信」,與《人醫 成為身心科醫師》新書發表,近300人於現場及線上聆聽學習。
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引言表示,學佛者就是學習自覺覺他,自己知道道理也讓別人知道道理。但大部分的人都很難自我覺察。楊明仁說,不要要求自己做圓滿的人,要做完整的人。妙蘊法師分享,天生即是左撇子,卻因老一輩的說法,認用左手不吉利,感謝母親的正思惟,覺得無論使用左手、右手都很好,因此對現今能左、右手運用自如很滿意,所以接受自己非常重要。
《人醫 成為身心科醫師》一書結合中西醫心理治癒的理論與技術,推陳出新、發展成一門新的心理治療學派。身心的健康並非孤立存在,而是複雜系統中的動態平衡。治療疾病不能僅關注局部症狀,更需從整體出發,調節身心互動。這也呼應了傳統醫學強調的「形神合一」,重視情緒、生活方式等對健康的影響。
楊明仁指出,精神狀態與遺傳有微妙的關係,也就是佛教所說的「業力」。人生而苦難,許多因壓力大或小時候受創的經驗,造成日後精神疾病的發生。他以多個病患個案簡述,有些人神經系統因成長過程的種種苦難、挫折,或恐怖的記憶深藏潛意識(阿賴耶識)中,因而被過往的不好記憶影響情緒,使得精神狀態不穩定,對自己沒有信心,也無法接受不圓滿的自己。無論是身體或心理病了,除了找專業醫師治療,有時也可經由禪坐靜心,每天用10到15分鐘的正念自我覺察,內觀心理變化,抽絲剝繭,找出心裡的結或陰影,慢慢淡化、消解情緒困擾。
楊明仁於現場並為聽講者解答各種身心問題,如:生活中的壓力要如何面對;如何協助身心創傷者調整心理;如何與不易入睡吃安眠藥,但又擔心自己睡了醒不來的長者做溝通;宗教與身心靈關係為何;面對沒有宗教信仰的人,要怎樣引導、開解;如何透過季節變化調整身心;自閉症病患要如何照護等提問做解答。
金光明寺住持有果法師表示,聽了講座有了深刻的啟發,也看到楊明仁的慈悲與仁愛。一般人是哪裡痛就看哪一科,對身心科則只有較少的認識,也很少去探討事情發生的本源。在社會快速變遷的時代,大家身邊或多或少會遇到面對外在壓力、無常示現,無法調適自處的人。佛法講「自覺」,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」,佛陀從「緣起性空」而悟道,很多事的發生都有其緣由,明因識果,懂得從心念化解身體的障礙與困難,從而得到身心的舒緩與自信。
金光明佛光青年古政倫表示,楊明仁建議大家要看到每件事情的背後因緣,然後學著接納、包容,在與人互動中,化解創傷後內心的自責及難過,進而修復創傷。因此,當察覺沒有信心和力量時,可以常回法身慧命之家的道場充電,加滿油再出發。
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引言表示,學佛者就是學習自覺覺他,自己知道道理也讓別人知道道理。但大部分的人都很難自我覺察。楊明仁說,不要要求自己做圓滿的人,要做完整的人。妙蘊法師分享,天生即是左撇子,卻因老一輩的說法,認用左手不吉利,感謝母親的正思惟,覺得無論使用左手、右手都很好,因此對現今能左、右手運用自如很滿意,所以接受自己非常重要。
《人醫 成為身心科醫師》一書結合中西醫心理治癒的理論與技術,推陳出新、發展成一門新的心理治療學派。身心的健康並非孤立存在,而是複雜系統中的動態平衡。治療疾病不能僅關注局部症狀,更需從整體出發,調節身心互動。這也呼應了傳統醫學強調的「形神合一」,重視情緒、生活方式等對健康的影響。
楊明仁指出,精神狀態與遺傳有微妙的關係,也就是佛教所說的「業力」。人生而苦難,許多因壓力大或小時候受創的經驗,造成日後精神疾病的發生。他以多個病患個案簡述,有些人神經系統因成長過程的種種苦難、挫折,或恐怖的記憶深藏潛意識(阿賴耶識)中,因而被過往的不好記憶影響情緒,使得精神狀態不穩定,對自己沒有信心,也無法接受不圓滿的自己。無論是身體或心理病了,除了找專業醫師治療,有時也可經由禪坐靜心,每天用10到15分鐘的正念自我覺察,內觀心理變化,抽絲剝繭,找出心裡的結或陰影,慢慢淡化、消解情緒困擾。
楊明仁於現場並為聽講者解答各種身心問題,如:生活中的壓力要如何面對;如何協助身心創傷者調整心理;如何與不易入睡吃安眠藥,但又擔心自己睡了醒不來的長者做溝通;宗教與身心靈關係為何;面對沒有宗教信仰的人,要怎樣引導、開解;如何透過季節變化調整身心;自閉症病患要如何照護等提問做解答。
金光明寺住持有果法師表示,聽了講座有了深刻的啟發,也看到楊明仁的慈悲與仁愛。一般人是哪裡痛就看哪一科,對身心科則只有較少的認識,也很少去探討事情發生的本源。在社會快速變遷的時代,大家身邊或多或少會遇到面對外在壓力、無常示現,無法調適自處的人。佛法講「自覺」,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」,佛陀從「緣起性空」而悟道,很多事的發生都有其緣由,明因識果,懂得從心念化解身體的障礙與困難,從而得到身心的舒緩與自信。
金光明佛光青年古政倫表示,楊明仁建議大家要看到每件事情的背後因緣,然後學著接納、包容,在與人互動中,化解創傷後內心的自責及難過,進而修復創傷。因此,當察覺沒有信心和力量時,可以常回法身慧命之家的道場充電,加滿油再出發。
最新消息
西來寺參與亞市感恩聚會 三好音聲連結多元信仰
2025-11-28南華大學男子藤球隊成軍首戰大專盃 勇奪1金2銀創佳績
2025-11-28南傳法師參訪南天寺 肯定人間佛教扎根澳洲
2025-11-28勝鬘書院參與梅西感恩節遊行 體驗美國文化
2025-11-28奧蘭多青年團 洗車募款籌辦冬令營
2025-11-28三好兒童同歡會寓教於樂 凝聚社區向心力
2025-11-28北卡佛光山中文修持 信眾體驗靜心與淨土之道
2025-11-28海二分會嵐翠里幸福講座 教人我相處之道
2025-11-28佛光山攜手星洲基金會、大馬義消 跨境馳援泰國南部洪災
2025-11-28海東國小校園講座 從霸凌看校園安全
2025-11-28
相
關
消
息







